编者按 脊柱牵系全身机能,是人的“第二生命线”。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本报盘点了脊柱健康相关认知误区和常见的一些伤脊行为,并邀请医学专家分享呵护脊柱小妙招,让这条生命的“中轴线”更加挺拔健康。
◎本报记者 于紫月
脊柱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号称人的“第二生命线”。成年人的脊柱由颈胸腰的24块椎骨和骶尾椎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从枕部一直延伸到尾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不仅能支撑躯干适应运动,还保护着重要的神经系统——脊髓。
脊柱健康至关重要,脊柱损害被认为是“百病之源”。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虽然脊柱相关疾病的一些科普日益深入人心,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仍存在脊柱健康方面的认知偏差。
误区一:扭脖子时骨头“嘎嘣响”说明患有颈椎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扭一下脖子便“嘎嘣响”的经历。有些人担心这是得了颈椎病。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没有脖子疼痛、僵硬、手麻、走路不稳等症状,只是单纯地扭脖子时会出现弹响声,并不能说明得了颈椎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宋飞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人群偶尔也会出现这种响声,可能由关节面相互摩擦、关节与韧带碰撞、关节液内的小气泡移位或破裂等原因引起。
宋飞指出,通常情况下,颈椎曲度不良、关节不稳定、肌肉力量弱,扭脖子时就容易出现弹响。此外,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及其附属结构出现相应的老化,关节表面可能会变得凹凸不平,关节液也逐渐减少,转动时就可能变涩出现“嘎嘣响”。
“扭脖子时有响声虽不能说明一定患有颈椎病,但长此以往,关节吻合性可能越来越差,椎间盘和关节组织退变加速,或将增加罹患各类颈椎病的风险。如果响声频繁出现,或伴随疼痛、僵硬感,就需引起重视。”宋飞说。
这类人应如何科学预防颈椎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推拿科主治医师阴祖新认为,如果伴有颈肩部肌肉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样麻木及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则提示颈椎病变可能已经压迫神经系统,建议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评估颈椎退变程度。颈椎本身具有一定的弧度,如果医学影像显示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及康复。
“如无不适症状,只是单纯的‘出响儿’,医学影像也显示颈椎正常,则建议进行蛙泳、瑜伽、广播体操、坐姿划船等运动。加强颈肩部的肌肉力量,使其更稳定、牢固地保护颈椎。”阴祖新说。
宋飞向公众分享了一个十分简易有效的锻炼方式:站立或坐直、轻微仰头,双手交叉托住后脑勺往前抵,颈部向后使劲,形成对抗。“不要过度后仰,一定要托住后脑勺,在前后方向上对抗,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锤炼颈项部肌肉力量。这也适合每一位伏案久坐的打工人。建议每次做10—15分钟,每天3次,坚持3个月,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缓老化进程。”
误区二:要睡硬板床,床越硬对腰椎越好
“要睡硬板床,床越硬对腰椎越好”,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让很多人选择换上木床、撤掉床垫。但真的是床越硬对腰椎越好吗?
“在过去,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那时候各家各户的床大不一样,有的是简易的行军床,有的则是简陋的木板加褥子组合,有的热衷于垫上软塌塌的海绵,总之一张床可能高低不平、软硬不均。因此彼时有人倡议睡硬板床,最起码能保证床面是平整的,硬度是一致的。但如今,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合格健康的床垫产品唾手可得,硬板床便不再是最佳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冯硕说。
脊柱是有弧度的,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整条脊柱呈S型。冯硕指出,理论上,能够紧紧贴合脊柱曲度的波浪形床是最有利于支撑和保护脊柱的,如具有塑形功能的乳胶床垫、能够记录身体数据且改变结构的智能型床垫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赵思浩也表示,过硬的床垫无法贴合人体脊柱的生理曲度,导致腰部悬空,缺乏有效支撑。睡眠时腰背肌肉需持续发力以维持姿势,长此以往易引发腰部肌肉劳损、僵硬甚至脊柱曲度变直。
“建议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均匀分散身体压力。平躺时应确保腰部与床垫间无明显空隙,必要时可在腰间垫上枕头。侧躺时脊柱应保持水平。”赵思浩说。
除此之外,宋飞还提醒,要避免长时间“窝”在过软的“懒人沙发”上,因此这时候脊柱会被迫呈C型,与正常S型的生理曲度差异过大,椎间盘和小关节承受“超额”压力,引起肌肉劳损,加速脊柱退变。
误区三:只要得了颈椎病腰椎病,正骨推拿按按就好
不少人认为,只要得了颈椎病腰椎病,正骨推拿按按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医师王方永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颈椎病类型特别多,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可以通过推拿方式进行治疗,但脊髓型颈椎病则不建议用此方式,若强行按摩推拿,则有可能加重病情,更甚者或将导致瘫痪。常见的腰椎病主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椎管内占位较大的患者也不建议进行推拿治疗。
王方永告诉记者,临床上针对颈椎病腰椎病秉持着“阶梯治疗”的原则:症状较轻或处于急性期的,建议立即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可辅用口服、外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能缓解不适的,可采取推拿、理疗等措施,但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再严重一些的可以打“封闭针”缓解疼痛;更严重的就要考虑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了。
“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分型,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不是出现腰疼或者脖子疼就都去做正骨推拿。”王方永强调。
阴祖新也持有类似观点:“正骨和推拿只是众多治疗方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中药、针灸、艾灸、拔罐、针刀等都是较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正骨可以‘掰’正脊柱关节,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肌肉‘柔软了’确实能有效减轻疼痛。”
同样,阴祖新也强调正骨、推拿并非适合所有类型的颈椎病腰椎病,应辨证施治,中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各展所长。
误区四:脊柱侧弯椎骨扭转,拉单杠就能治好
脊柱侧弯常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侧面弯曲,有时还伴随椎骨扭转。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影响人的心肺功能,甚至压迫脊髓,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不少家长认为,拉单杠就能治好脊柱侧弯。这样做对吗?
王方永告诉记者,拉单杠时,身体处于悬垂状态,确实会对脊柱侧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作用有限。指望它能治好脊柱侧弯是不可能的。“对于侧凸角度大、进展快,或合并心肺功能、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像拉单杠这种单纯的纵向牵拉运动不仅无法纠正畸形,反而可能导致症状加重。”赵思浩说。
脊柱侧弯究竟该如何防治?
冯硕告诉记者,首先应对脊柱侧弯的角度进行测量。侧弯角度在10度以下且不影响生活、学习和心肺功能的,通常不会被诊断为脊柱侧弯。临床上,10度以上的患者才会被诊断为脊柱侧弯。对于青少年来说,20度以下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建议保持观察、每半年复查一次。20—45度的青少年可以考虑佩戴支具纠正脊柱形态。对于成年人,由于其骨骼已经基本定型,小于45度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通常建议保持观察、定期复查即可。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态,挺胸抬头、“站如松、坐如钟”。大于45度的患者,建议在正规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脊柱手术创口较大且风险较高,因此一般不建议仅出于改善外观和美形的目的而进行此类手术。”冯硕强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