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变暖深刻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揭示,看似遥远的南北极地区,实则通过复杂的“气候链”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成为全球实现联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揭示,看似遥远的南北极地区,实则通过复杂的“气候链”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成为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短板,亟须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和行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极地区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其环境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项研究揭示,北极气温以每10年0.68℃的速度升高,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明显增温趋势。伴随气温升高,极地冰冻圈和生态水文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SDGs中气候行动(SDG13)目标的实现。同时,极地冰川和冰盖的融化,直接影响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并加剧海平面上升,威胁生态安全。

    通过在线专家调查,科研人员量化了极地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显示,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可能受到极地区域的影响,其中SDG13目标与极地区域的关联强度最高,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陆地生物(SDG15)和水下生物(SDG14)紧随其后。“这表明,极地不仅是地球的‘淡水库’,还是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压器’,既保存着大量珍贵淡水,又维持着气候平衡,更守护着无数独特动植物的生存家园,对人类至关重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说。

    这项研究指出,当前联合国SDGs框架及其248项指标,难以充分覆盖和体现极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全球影响。“为此,我们建议对现有SDGs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行适度拓展,如在SDG13目标下加一个专门针对冰冻圈的目标SDG13.4,并提出特定指标来监测冰冻圈关键要素的变化。”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说。

    数据是有效评估和管理的基石。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优先领域:一是丰富网络基础设施和地球观测系统,开发综合、可互操作的极地数据平台,以支持极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评估和战略优化;二是加强极地区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推动极地—全球相关机制研究,深入理解冰冻圈的临界变化,建立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模型,提升对系统突变性风险的识别与早期预警能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