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经济永葆活力的秘诀:无惧放缓,塑造下一代服务基石

内容摘要飞象原创(魏德龄/文)智能手机的普及曾为移动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然而,当用户手中的设备数量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也随之开始放缓。GSMA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中给出了这样一个预测:到 2030 年底,新增移

飞象原创(魏德龄/文)智能手机的普及曾为移动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然而,当用户手中的设备数量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也随之开始放缓。GSMA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中给出了这样一个预测:到 2030 年底,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仅为 4500 万。剩余 2.3 亿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主要为最年轻和最年长的年龄群体。未来移动用户的增长预计将变得更加缓慢。

当移动世界完成从0到70亿的连接跨越,移动经济如何维持蓬勃发展之势,成为近年来业界所持续关注的话题。值得关注的是,在用户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报告中却给出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预测,同样是2030年这个时间点上,移动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2万亿美元,约占中国GDP总量的8.3%。

这不禁引人深思,移动经济维持增长的动力源自何处。而这个答案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近来的移动行业展会活动中露出端倪,MWC2025巴塞罗那就是最明显的一个。

移动经济增长的新答案

“我们总共欢迎了来自超过205个国家,10.9万余名参会者,他们中有将近60%来自相关行业,这也证明了连接性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垂直的领域,而是实现了横向发展,并且在重新定义着它所涉及的每一个行业。”GSMA会长白德伟表示,MWC巴塞罗那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大会参与者的规模和多样性。

这一态势也体现在了2万亿美元预测的背后,据GSMA预测,其中的40%将由制造业所推动。也就是说,未来移动经济的增长已经不仅局限在自身领域,还将直接影响并惠及到中国其他经济领域和行业。

预计到2030年,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同样将增长4倍。智能制造、数字健康以及网联汽车等服务所迎来的全新发展机会,也会继续带动移动网络支持设备和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加,电信运营商依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趋势因为主要在移动普及率提高、数据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包括AI互联网以及5G,各个行业融合以及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开启全新服务和商业模式,中国的规模和创新能力将这一趋势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在白德伟先生对于推动增长因素的这段表述中,“行业融合”正是目前围绕在电信行业日常讨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中详细剖析了迈向2030背后的增长动力来源,当5G与不同技术与场景产生融合,行业重心的转向正在释放5G的全部潜力。例如,运营商在助力行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4000家工厂配备了5G网络,通过支持智能电网管理、工业自动化和高效节能的通信网络,5G基础设施能够为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目标和脱碳做出贡献。

人工智能也成了服务企业的新机遇,中国的运营商也在将AI融入于企业服务,并利用其5G SA和5G-A网络,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 GSMA Post-MWC思享会上不同行业角色的讨论中,人工智能也成了关于“融合”二字的最形象例证。

最形象的融合例证:AI

“没有大连接作为基础,后来的大数据、大模型都不会成功。”WBBA董事会主席李正茂专门谈到了关于“从大连接到大数据,再到大模型”的逻辑,如今大模型的成功,同样也是通信从业者值得骄傲的事情。

亚信联合创始人田溯宁分享了在阅读德国工业历史书籍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他觉得人工智能和化工工业很像,随着19世纪各种科学的发现,出现了包括电力领域在内的各种化工合成产品。如今当足够的数据能够变成知识,知识产生新的合成,也许将会诞生意想不到的全新行业。

在此背景下,电信运营商恰恰迎来了摆脱旧有管道命运的创新增长机遇。如果扮演数据生产商的角色,成为AGI时代的眼睛、鼻子、耳朵,扩展现有数据的维度,结合传感器数据、地面与卫星的数据,更有机会建立起一个所谓的“世界大模型”。

中兴如今在垂直领域正在将“融合”二字付诸5G+AI的赋能实践,通过6年来对于“5G赋能千行百业”的摸索,中兴通讯执行董事、总裁徐子阳分享表示,通过5G+光纤能够解决可靠性的问题,机器人可以完成操作践行,AI又能成为整个流转过程中的大脑。

“融合”概念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同样成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前提。徐子阳形容为“用AI击穿App”。荣耀CEO李健也表示需要实现AI跨设备的丝滑体验,能够丝滑地调用数据,切换各种服务。通过开放API的机制实现AI服务在不同App间的无缝流转。数据与设备打通的前提,自然也需要能够保护数据安全的共享机制与开放的协议。

也就是说,在“融合”的背后,面向下一代服务需要搭建起支撑开放共享的基石,让行业拥有构建创新业务的跳板。

下一代服务的基石

MWC2023上发布的GSMAOpen Gateway倡议,通过开放标准化的API,释放5G网络的全部潜力。 该计划提供通用访问接口,方便开发者和云服务提供商更快地接入运营商网络,增强和部署相关服务。

中国各大移动运营商现在均已加入该倡议,并实现了SIM卡插拔、号码验证、设备位置和运营商计费等关键API。同时,大中华区的14家运营商也均采用了Open Gateway的倡议,积极开发Open GatewayAPI。截至2025年2月,已有72家移动运营商集团承诺采用GSMA Open Gateway API。这些运营商约占移动市场份额的80%,较2024年6月的略高于三分之二有所提升。

不久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GSMA Open Gateway框架下成功实现5G QoD(按需质量保障)三网能力的技术对接与平台互通。这一里程碑式成果体现在所有网络之上可以实现统一的API访问,不仅大幅提升网络资源调度效率,为行业客户提供“一点接入、三网实现”的智能化服务能力,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继此里程碑之后,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基于GSMA Open Gateway倡议的API。例如在反诈骗系统中,开发者可以使用Open Gateway OTP API通过短信发送一次性密码,提高其移动应用和在线服务的安全性,终端用户可用该密码验证手机号所有权和身份。

“我相信这些API是下一代服务的基石。”白德伟表示,GSMA欢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参与这一创意,并且共同探索AI以及垂直行业融合和跨行业的商业模式。

“中国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体现在实质内容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生态系统如何重新塑造全球连接的未来,不仅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表示。

今年2月,GSMA还推出了GSMA Open-Telco LLM基准测试,作为一个旨在提升大语言模型在电信特定应用领域中表现的开源社区,提供了行业首个用于真实电信场景中评估人工智能模型能力、能效与安全性的框架。确保人工智能在电信领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实际运营需求相一致。

与此同时,即将在今年6月到来的MWC25上海也为全球创新者与中国科技生态提供汇聚一堂的平台。聚焦“5G融合、人工智能+、行业互联、赋能互联”四大主题。产业先锋与思想领袖将齐聚GSMA主题峰会,围绕人工智能、5G和API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回首电信业的过往,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总是不断引入其中,为移动用户带来最佳的使用体验。如今,当移动用户增长放缓成为新的挑战背景,“融合”成为了移动经济永葆活力的新秘诀,下一代服务的基石开始搭建,电信业的更多创新可能依旧值得期待。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