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简介(两弹成功给你多少奖金?)(邓稼先一生的简介)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4年,邓稼先在一次会议结束时说:“我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哎,我说错了,不该自称强弩。”参会人员哈哈大笑,这是善意的笑容,因为他们眼中的邓稼先精力无限,身体一向很好。

这是邓稼先一生为数不多对自己的评价,他不贪功,更不喜欢自我吹捧,对于取得的成绩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这是大家的功劳。然而,这次自我评价中,大家并没有听出邓稼先的弦外之音。

邓稼先口中的“强弩之末”并不是说自己岁数大了,其实当时他也只有60岁,而是他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很快他被确诊患癌,原因是长期深入一线领导核试验,他的身体遭到了太多次核辐射。

1979年的一天,核试验基地飞机航投实验出现了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摔碎了。为了弄清楚事故原因,邓稼先不顾身边人员劝说走进了辐射区,捡起碎片观察,这次他遭到大剂量的核辐射。回到北京后,妻子许鹿希强拉着邓稼先去体检。

很不幸,医生在邓稼先小便中发现了发射性物质,他的肝脏已经破损。许鹿希劝说邓稼先好好休息,准备接受治疗,可他太忙了,再次投入工作中。1985年,邓稼先的病情恶化,经常便血,从罗布泊回京后被迫住进了北京301医院,医生诊断为直肠癌。

邓稼先(左)在核试验场

邓稼先没想到,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都是在医院里度过。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多年好友,得知老朋友患癌,他回国后特意赶到医院看望。在留下的一张经典合影中,我们看到邓稼先笑容满面,可仔细看他的嘴唇还有未擦掉的血迹。

这表面,邓稼先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杨振宁看望邓稼先后,有一段对话广为流传。杨振宁询问邓稼先两弹成功爆炸后的奖金数额,这个问题邓稼先并不陌生,之前就有不少人问他,每次他都一笑而过。

好朋友这次又问了,邓稼先笑着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听到这个答案,杨振宁感慨万千。很多人认为这是造谣,两弹奖金怎么就20元呢?笔者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真实的历史。

当时国家很困难,两弹爆炸后奖励给科学家的奖金有限,邓稼先拿到的20元还是最高标准。以邓稼先的能力,他完全可以留在国外享受最好的生活,可他为了让国家尽快强大起来,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邓稼先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背后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香门第之家,邓稼先六世祖邓石如,是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祖父邓艺孙,曾任安徽教育司长,在安徽学术界名气很大;父亲邓以蛰也了不得,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曾在北大、清华教书。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这个名字也别有深意,“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邓以蛰希望儿子根植祖国大地,奋勇争先,将来为国效力。邓家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个男孩跟先辈的人生选择截然不同,他走上了一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之路。

邓稼先出生8个月,便跟父母来到北平生活,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邓以蛰当时在清华、北大任教,在父亲的影响下,邓稼先很早就接受了教育。12岁那年,邓稼先进入北平崇德中学学习,这里他遇到了大他2岁的杨振宁。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跟邓以蛰是好朋友,两人早年经历相似,加上既是安徽人也是同事,所以关系很好。父辈的友谊,在邓稼先和杨振宁身上得到了延续,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半个世纪。

读中学时,邓稼先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天资聪慧的他成绩进步飞快。然而,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邓稼先平静的求学生活被打破了。不久,北平沦陷,日军强迫学生、市民进行“庆祝胜利游行。”

这一行为深深刺痛了年少的邓稼先,他在游行时把一面日本国旗撕烂,还扔在地上踩了又踩。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位好友劝他尽快将儿子离开北平,因为此事迟早可能会被人告发。在这一背景下,邓以蛰决定让大女儿带着邓稼先南下。出发前,邓以蛰对儿子说:“儿啊,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最有用!”

邓以蛰

邓以蛰本人并不是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在教书过程中凭经验感觉科学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更有意义,但这句话深深印在了邓稼先脑海中,他用一生来践行之。1941年,17岁的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西南联大原是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南迁后暂时合并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在这所大学里,邓稼先学习动力十足,很快成为佼佼者。

1946年夏邓稼先毕业,而他的好友杨振宁已经在前一年留学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从西南联大毕业后,邓稼先回到北平,来到北大物理系担任助教。这份工作很好,加上邓稼先还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邓稼先渴望能学到更为先进的知识,便萌生了去美国留学的想法。邓稼先一边当助教,一边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后于1947年顺利通过了考试。赴美前夕,邓稼先还询问杨振宁的意见,杨振宁考虑到邓稼先实际情况,加上他对美国大学的了解,建议他到普渡大学留学。

当时普渡大学学费较低,理工科水平也很不错,排在美国所有理工大学前10名之内。邓稼先采纳了杨振宁意见,正好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也要去美国读书,两人便结伴同行,于1948年秋抵达美国。

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留影

该选择什么专业呢?邓稼先想到了核物理,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影响巨大,使得核物理成为世界性热门学科。邓稼先一番考虑后,他所选的专业是理论物理,亚学科是理论核物理。来到美国不久,邓稼先就获悉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万分激动,渴望尽快回到祖国效力。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以题为《氘核的光致蜕变》为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时他年仅26岁。如果从1948年10月算起,邓稼先仅用了22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故同学们称他“娃娃博士”。导师德尔哈尔教授非常欣赏邓稼先,多次表达了希望他留下来,后面将带他去英国深造,前途不可限量。

邓稼先委婉拒绝了,获得博士第9天,邓稼先就登上了从洛杉矶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这里插一句,当时钱学森也准备乘坐这艘轮船回国,行李也已经委托搬家公司搬上去了,结果人被扣留下来。

从此刻开始,邓稼先跟杨振宁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两人再次见面是20多年后了。邓稼先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邓稼先很满意这份工作,3年后他跟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的许鹿希结为夫妇,很快两人的孩子出生了。许鹿希也不简单,父亲许德珩是五四运动领袖,早年留学法国,师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母亲劳君展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她还是居里夫人唯一中国籍女学生。

邓稼先全家福

婚姻幸福、工作顺利,还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邓稼先认为命运待自己不薄。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原子核物理也是一片空白,邓稼先、于敏等人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一篇篇重要论文接踵而来。在同事眼中,邓稼先学科基础扎实、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强、英文和俄文都很流利。

邓稼先身上的优点很快被二机部(即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钱三强看重。1958年7月的一天,钱三强专门把邓稼先请到家中,介绍国家准备放一个“大炮仗”,将安排他参加,问他愿不愿意。

邓稼先立即领悟钱三强的口中“大炮仗”的意思,表示服从组织上的决定,并严格保密。许进是许鹿希的侄子,他回忆时说:

“我姑姑后来回忆说,那天他回家比平时晚一些,但因为是夏天,所以到家天还是亮的。他一反常态,晚饭时没有喝酒,而且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姑姑就问他是不是有啥事,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要调动工作了。但具体到哪里、干什么都不能说,只说以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

许鹿希明白丈夫的意思,可她自己日常工作繁忙,除了要养育两个孩子,还要照顾有病的公公和婆婆。但是,许鹿希深知邓稼先将从事工作的意义,她毅然决定全力支持丈夫。不久,二机部在北京成立了核武器研究所(代号九局),下设两个研究室:一室是理论研究室,主任是邓稼先;二室是实验研究室,主任是陈能宽。

邓稼先和于敏

刚开始工作比较顺利,邓稼先主要跟苏联专家打交道,因为中苏两国在1957年10月签署了《新技术协定》,苏联将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

1959年6月,苏联撕毁协定,撤回苏联专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向二机部领导传达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这意味着中国要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从此邓稼先的名字则从报纸上彻底消失了。

一切从头开始,邓稼先领导三个小组,从三个方向全力攻关。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邓稼先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太忙了,白天他需要给这些年轻人上课,让他们恶补各种专业知识;晚上还要就攻关情况进行开会讨论,有时邓稼先因太累发言一半站着就睡着了。

刚开始邓稼先还能每天回家,但那段时间在家里的话明显少了很多,他脑子里时刻在思考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其压力可想而知。邓稼先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突然有一天领导说:“老邓,以后你不要骑自行车,你骑车眼神都是直的。”

通过三年时间日夜攻关,邓稼先领导的小组终于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首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邓稼先还没来得及庆祝,上级领导就连夜把他送到乌鲁木齐机场,他被告知母亲病危。

中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第二天下午,邓稼先赶回北京,等他到了病房时母亲已经不能说话了,母亲看了邓稼先一眼,很快就病逝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比周恩来原先预想的8年时间缩短了好几年,邓稼先则很快又投入到氢弹研制工作。

资料显示,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直接在现场,其中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研制核武器有一个可怕的“敌人”,核辐射。1985年7月底,邓稼先最后一次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

在张爱萍主持的会议上,他发现邓稼先气色很不好,就立即安排他去医院体验。经过体检,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邓稼先还要去参加会议,结果被医生拦下住进了医院。8月初,邓稼先接受了手术,结果很不好,癌细胞已经在全身扩赛,医生预测生命大约只能延续一年。

躺在医院病床里,邓稼先时刻依旧关注着我国核武器发展,他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核武器研究已经到了理论极限,接下来他们会全面禁止核试验,以维持自身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邓稼先跟于敏等人多次讨论,最终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关于核武器发展规划的建议书。

这份建议书意义极其重大,邓稼先等人提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可以依靠实验室来进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赶超,抢在他们限制之前完成各项核试验。中央政府按照这份建议积极进行核试验,终于赶在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完成了各项核武器试验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争取到了主动。

住院期间的邓稼先

1985年国庆节,邓稼先突然提出要去天安门看看国旗。当时医生是不建议邓稼先离开医院的,邓稼先则在警卫员陪同下悄悄离开医院,两人坐着公交车来到天安门广场,邓稼先久久凝视五星红旗。

回去路上他对警卫员说:“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你就84岁了。那时候,我们国家肯定已经富强了,你可要来看看我呀……”警卫员眼泪夺眶而出。时间来到1986年6月,邓稼先进入生命倒计时,经常身体大出血。

中央军委决定对邓稼先的名字进行解密,公开他的身份,高度评价他的贡献。一时间,官方各大报纸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的情操》等文章。

许鹿希坐在病床旁,为邓稼先朗读报纸上关于他的特别报道。突然,邓稼先用微弱的声音问题妻子:“你说30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听到这句话,许鹿希大声说:“会的,一定会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了!”

邓稼先则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病房里接受国家颁发给他的全国劳模奖章和证书。那天邓稼先特意脱掉了病服,穿上了他穿了多年的咔叽布的中山装。

邓稼先接受全国劳模奖章

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8月3日,国家为邓稼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张爱萍专程从外地赶回来致悼词。张爱萍和邓稼先关系密切,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爱萍为了纪念邓稼先,还专门为他创作了一首诗: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无力握住笔的邓稼先口述了遗嘱,许鹿希给他代笔。遗嘱上写着: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就要奔世界先进水平!当许鹿希含泪公开遗嘱后,闻者无不泪流满面。

1996年7月29日,我国最后一次进行核试验,这一天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稼先遗言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邓稼先等科学家夜以继日奋斗的结果,是他们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从此中国挺起了脊梁。谨以此文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