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连庄河到柳州谷埠街,从20年水产贸易停摆到餐饮掘金,施洪邦这位原来“连煮麻辣烫都不会”的黑龙江汉子凭借张亮麻辣烫的品牌力量,在广西柳州这座陌生城市重新开启人生——哪怕生活如海,风暴无常,但勇者总能找到希望的岸。
01 张亮麻辣烫: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之前我在大连做水产加工贸易,主要出口美国。从98年开始到2022年,我做了20年”。施洪邦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语气中透着东北人特有的朴实。 “疫情一来,整个水产行业都停滞了”。

【张亮麻辣烫柳州加盟商施洪邦】
曾经熟悉的行业瞬间停摆,一时间,这位年过四十的北方汉子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正当他为未来迷茫之际,一通拜年电话开启了他的餐饮之旅。“施总是我多年朋友,他跟我说,大哥要不你来我这里看看张亮麻辣烫这个品牌?"
朋友的推荐,让施洪邦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
在他看来,南方市场对麻辣烫的认知度相对低,但潜力巨大:“北方麻辣烫已经很普及了,但南方市场还空白。而张亮是头部品牌,影响力巨大,可以省掉很多教育用户的成本”。这种准确的市场洞察,让施洪邦确信这是一条值得一试的赛道。带着对品牌的信任和对市场的判断,他最终在广西柳州谷埠街选址开店。
02 开业大捷:品牌支持不是简单帮扶而是系统赋能
作为一个从水产行业转行到餐饮的小白,他对开业盛况至今记忆犹新。 “整个分公司去了三个人,施总也亲自到场指挥,当天的营业额我达到了一万多。那在整个广西来说都是一个佼佼者,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这次成功的开业经历,对施洪邦来说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 开业前,分公司团队帮他准备表演、有横幅,做'吃多少赠多少'的活动引客流,气势拉得非常足。"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施洪邦的门店正对面就是竞争对手。“当时施总说气势和氛围必须到位”,这种开门见山的竞争姿态,不仅展示了品牌的自信,也让施洪邦对自己选择的品牌更加坚定。

【张亮麻辣烫柳州谷埠街店】
谈到成功的关键,施洪邦非常感谢集团和分公司团队对他的全方位支持。这种支持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完整的系统赋能,让一个餐饮“小白”能够迅速成长为专业店主。 “分公司团队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开业筹备到日常运营,分公司团队始终如影随形地给予指导。 “小姚手把手教我收银处理,佳妮教我外卖应该怎么设计怎么做。说实在话,我做张亮感觉非常贴心,我没想到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03 两个暖心故事:真诚服务的背后
三年的经营中,施洪邦最深刻的体会是服务的重要性。有两个故事让他至今难忘,也展现了他作为东北人特有的热情与真诚。
开业第三个月左右,施洪邦注意到连续10天有4份40元外卖送往柳州市交警管理大队的岗亭,考虑到正是炎热的7、8月份,他每一次每单都悄悄加赠一瓶矿泉水。“他们站岗挺辛苦的,这是良心话”。这个不经意的小细节,最终却迎来意外回馈——某天两位交警登门致谢,他们说,“我们是您的老顾客。我们在您这里点了10多次外卖,你每次都多备一瓶矿泉水”,“就是这份心意,我们非常感动”。交警同志的话让施洪邦感触颇深,“说句实话,你并没有其他言语,但这事儿让我感觉人不经意之间的付出,可能就会给顾客留下很深的印象”。

同样感受到温暖的还包括店里的员工。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小路来自百色山区,春节期间,施洪邦发现这个小姑娘没有回家过年,于是施洪邦特意叫上这个异乡姑娘到家里吃饭。让施洪邦意外的是,这个20岁的女孩竟然从未包过饺子,甚至也没吃过饺子。包完饺子,看着一桌子菜,小路眼泪掉下来说,“我从来没有过年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我们家过年可能就炒几个菜就完事了。”
这种小小的温暖,却给了两个人最真实的感动:“我感觉我其实也没做多大的事,没想到给小姑娘带来这么大的感触,同时也感染了我自己。可能说人在他乡,你付出一点温暖,你得到的是更大的温暖”,施洪邦感叹道。
04 从一店到二店:用心经营的创业野心
经过近三年的经营,施洪邦已经从一个餐饮小白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店主。谈到未来,他表示已经准备好开设第二家店,“去年我就想开了,但因为家庭原因迟迟没有开。现在我已经做了三年,这事我已经能捋顺了。”
回顾自己从黑龙江到大连,再从大连到柳州的一路历程,如今施洪邦已经走得顺风顺水。对他而言,创业成功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财富的积累:“照顾好父母,让孩子上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帮他一把。”这种朴素的家庭责任感,或许正是促使他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
麻辣烫,选张亮——让每个人生转角都能遇见新的沸点。